总而言之,我就是个不务正业的程序员,各位在这里看到什么都不稀奇,上一篇聊了聊数据安全,今天聊聊我所接触的潜水。
嗯,而且我还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却是个潜水爱好者。倒是不咋狂热,就是通俗意义上人菜瘾大的那种。但有一些社死的故事和经验,对于好奇潜水这件事的朋友们,或许有些入门级的帮助。
2017年在垦丁的体验潜,有个教练在后面一直拎着你那种。这是开启了我潜水欲望的一次体验。
关于潜水的一些基础常识
先铺垫几个潜水基础常识,对于理解后面的内容有所帮助。
1. 用嘴巴呼吸
众所周知,潜水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在水下呼吸的问题。
这里只涉及休闲潜水,商业潜水或军事潜水不做讨论,因为他们可能使用更高级的全面罩式的呼吸器,是把整张脸都罩起来的,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夺命深渊》这部电影,讲的是有商业赞助的洞穴潜水探险,里面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全面罩的呼吸器,人在水底可以开口说话,通过无线通讯设备可以跟水面保持沟通。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是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最早也是在这个电影里发现的,有机会也给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诗的几种译文。
电影《夺命深渊》的海报
休闲潜水一般使用的是会覆盖眼睛和鼻子的面镜+含在嘴里的呼吸调节器组成的,面镜会帮助你在水底能够睁开眼睛看清楚物体,以及封闭鼻孔避免鼻腔进水。这里提一句,潜水面镜可以配置有度数的镜片,作为一个近视眼又不习惯戴隐形眼镜的人,有度数的面镜对我的帮助极大,甚至是我找到潜水乐趣的开始,后面会详谈。
请忽略灰尘,清水洗过晾干之后就这样,咋也洗不干净……
所以,潜水时跟陆地活动的第一个最大不同是,全程都是用嘴巴呼吸的,各位可以体验一下,主动抑制住鼻孔呼吸或者轻轻堵上鼻孔,只用嘴巴呼吸的感觉,气体是直接冲击喉咙的,但感觉还好对不对?记住这个感觉,在放大几倍压力的水中,你会有一点慌乱以至于本能的用鼻子大力吸气,这也是你有可能会呛水的原因。
但经过几次训练,你的身体会适应这种口呼吸的状态,而且鼻子在面镜包裹下其实是无法吸气的,所以你很快就能适应。
这里需要提一点的是,鼻孔不通气的鼻炎患者,不要觉得自己早就习惯嘴呼吸了,以我个人的经验看,鼻炎患者正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鼻孔不畅通,所以本能上非常习惯整理你的鼻子,所以你会看到鼻炎患者经常跟感冒似的大力吸气通鼻孔或者擦鼻子。这种习惯并不是潜水的优势,反而是劣势,因为在水下你是无法经常修理鼻孔让它通畅的,你可能会感觉很不适应,鼻子痒总想擤鼻涕。
2. 大气压
物理常识,在水下大气压是比地面要大的,压强越大体积越小,理论上来说,深度每增加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随着我们在水底的深度不同,我们的体腔尤其是肺部的体积,我们背着的呼吸气瓶里面气体的体积,都会变化。深度越大,你的气体使用时间就越短。这决定了我们还能在水下待多久,出水需要多少减压时间,甚至是因为气体逐渐消耗装备重量减小,进而我们对浮力控制需要做一定调整。
这一部分都是有严格的换算公式,这里不做详细解释,网上有太多大神分享经验,当你入坑后会仔细研究的。虽然大部分人玩的都是休闲潜水,可能涉及不到纯氧或者混合气体的使用,或者大深度的潜水等,我还是建议大家能够深刻理解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数是我们遇事不慌的前提,慌乱是潜水第一大忌。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这里讲的都是水肺潜水,跟美人鱼、自由潜有本质区别,由于自由潜本身在水下是不呼吸的,大气压的原理可能是通用的,但由于身体并没有与外界做气体交换,所以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做减压的。
3. 减压病
潜水最常见的意外事故,通俗点说,就是在水下高压环境中,我们呼吸的气体中所含的氮气,会逐渐溶解于组织和血液,当压力减小时,这些氮气就会形成气泡。这些小气泡视多少、大小和位置,会造成关节痛、神经损伤、肺部窒息、皮肤病变等多种伤害,严重的可能死亡。
所以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压力减小时。这是我们在学习潜水的过程中,教练严格禁止我们快速上升到水面的原因,因为这种快速上升就是快速的压力减小。我们把这无法控制的快速上升浮出水面,称作“飞了”,很不幸本人也飞过一次,上来就被教练破口大骂。
所以即使是没有很大深度的休闲潜水,我们在浮出水面前,都要做一个五米三分钟的减压停留,也就是在五米的深度停留三分钟,是为了通过呼吸排出那些溶解于我们组织和血液的氮气。
五米三分钟停留的手势,上升过程中教练或潜导会作出这个手势,如没有潜导,潜伴间也要互相提醒
4. 保持静止
专业点的叫法叫做中性浮力。顾名思义,就是不触碰周围任何物体,可以做到在水中静止悬浮。这是潜水旅程中最难的一点,也是短时间内无法掌握的技巧,因为影响因素太多,包括水的密度导致浮力的差异、我们身上的装备重量、呼吸的频率和气量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使用几种手段,使自己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相等,于是就能在同一深度保持静止了。这一点非常重要,浮力控制不好就会跟坐电梯一样一直重复上升下降,其中就有可能不可控制的快速上升,危害请看第三点。很不幸,本人学习过程中就一直在坐电梯,这也是我为什么出水后一直流鼻血的原因,后面会做详细解释和应对办法。
我经历过的那些社会性死亡
了解了以上知识点,让我们开始踩坑,希望各位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轻松的迈过这些坑。
1. 我差点淹死在两米的泳池里
前几次的技巧练习,都是在泳池里的,最深的地方大概也就三米。我跟教练跪在池底,他教我潜水员水下沟通的手势,比如“我的气瓶里没有气了”的手势是,手掌平放朝着自己的脖子左右滑动摆出“kill”的手势。
水面上,是几个正在练习美人鱼的小姐姐,当然作为一个菜鸡我无暇欣赏她们,我只是用余光扫着那些大白腿,对天发誓,我是怕她们的美人鱼尾巴踢落我的面镜,毕竟我连面镜排水都还没练好。
在水下,我们要频繁检查自己的气瓶还有多少气量,我和教练一边练习手势,一边看了一眼我的残压表(显示气瓶还有多少气量),因为是课程尾声了,我知道肯定剩的不多了,所以我一直盯着残压表。
嗯还有10bar,应该还可以再待一会儿,毕竟我只是在两米深的泳池里,又不用做减压停留,几秒钟不就出水了。
当我想到这的时候……嗯,就在我看完表的那一刻……
下一口气就吸不上来了……
不知道各位体会过那种珍珠奶茶的吸管被珍珠堵住的感觉没有,就是那种感觉。
吸不上来气了,堵……住……了……
当时我的大脑快速运转:
- 不对啊,明明还有10bar啊,残压表显示不准?没人跟我说过还有这回事啊……来不及想这个了。
- 教练教过了,没气了要跟潜伴share他的气体(潜水的呼吸装备都有一个备用的呼吸管,供自己或同伴紧急的时候使用),对!这个时候我要用教练的备用呼吸器!
于是我赶紧跟教练打出kill的手势!
我没气了!
好死不死,刚刚我们就在练习这个手势……
于是我的教练自然而然的以为,我在跟他练手势……
我看到他怀着赞赏的目光,向我打出了一个ok的手势。
表示学的不错,这一趴过了。
我了个擦………
这下我真的慌了,我脑子里没有第三套方案啊………
于是我在本能的冲动下,开始挥舞双臂朝水面扑腾……
……
当然,这过程中,我还是喝了两口水,在一众小姐姐错愕的目光下,表演了一把什么是快要淹死的人类,最终靠扑腾挣扎到了泳池边…………
事后小姐姐们纷纷建言献策:
你憋住一口气一下不就游上来啦……
这么浅的池子你站起来就出水啦……
你还打什么手势呀,冲过去抓过来就赶紧吸啦……
…………
嗯,我说小姐姐们说的都对,我现在也知道了,那么浅的池子我打一下脚蹼也能浮上来。
从此我差点淹死在两米的泳池里就沦为了笑谈,那几个小姐姐错愕的目光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玩归玩闹归闹,经验总结:
1/ 气瓶、残压表等我们使用的装备,尤其是租来的那种,都会有老化,入水前务必跟潜伴交叉检查两次各自的装备没有问题再下水!我总共不到30次的潜水活动中,就碰到了一次残压表不准,一次BCD漏气,一次湿衣破了条缝。
残压表不准搞得我差点淹死在泳池里,BCD漏气导致我下水之后无法下潜,湿衣破洞让我彻底感受了一次裤裆里涌入冰冷的海水是多么酸爽。
2/ 保留足够的返回上升使用气量,这只是在泳池,实际下海你会发现,通常教练或潜导会要求我们还剩50bar气的时候向他们发出信号,这意味着不管别人剩下可能还很多,他马上会带领大家返回上升了,这里的余量要留出三分钟减压停留的用量。
3/ 要跟潜伴多沟通建立足够的默契,双方要清楚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比如可能没有打手势的时间,我冲过来就要抓起你的备用呼吸器了。嗯,不要被吓到。实际案例中,其实也有不是被潜伴,而是被一同下水的其他潜水员抓走备用呼吸器去呼吸的,紧急情况下,任何状况都可能遇到,做好心理准备。
4/ 基础技巧要熟练,我完全没想起来,如果自己没气了,潜伴的呼吸器也无法很快获得的情况下,是还有一种方法叫做有控制的紧急游泳上升,也叫CESA。大概意思就是身体保持垂直,单手高举避免撞到水面物体,向下踢动脚蹼,咬着呼吸管的同时,喉咙发出啊的声音,一边排气,一边上升出水。
这也是一种最大限度减小减压病风险,但不至于淹死的上升方法吧。一般情况下不要用,如果你在深度比较大的地方待了比较久,用这种方法出水而没有做减压停留的话,减压病是必然的,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CESA有控制的紧急上升动作
2. 我被抓着肩膀问你是不是恐水
终于熬过了泳池,进入到开放水域的阶段。btw要拿潜水证是必须要下开放水域的,湖、海都可以,次数和深度也有要求,这是发证组织的硬性要求。
由于是三月份,三亚不是潜水季节,水温低,水下能见度差,以及经常有台风、浪大等原因。我们的第一次,就被安排在了南宁。南宁周边有很多湖和洞穴,当然我们是去湖里,休闲潜水不允许洞潜,这个不是开玩笑,不是一个技术含量的东西。
负责我们南宁之行的教练很有趣也很有经验,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被别人盯着眼睛特别诚恳认真的跟我说,你一定要无条件信任我,我在你身边你是绝对安全的。说实话作为一个旱鸭子,虽说不至于恐水,但多少还是对水不熟悉容易慌张的,这个举动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但我毕竟是第一次下开放水域,还是一个看着跟臭水沟似的潭水,虽然叫清水潭……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清,只是水面上看上去很脏……
水下的肉眼清晰度,网图侵删,已经能被当地政府封闭了,台阶这里过不去,我们是从对面的大树那里下水
我以为我们会穿着装备缓缓走下水,结果教练喊我站在水边的木桩上:一只手食指中指按住两个面镜镜片,掌心护住呼吸器,另一只手护住后脑勺压住面镜的橡皮带,一只脚往前跨……嗯,跳下来……
网图,我的动作没有这么帅气,不过应该也差不多的
我还是有些勇敢或者说勇猛的……竟然没有丝毫犹豫,严格按照这套操作就下去了。
然而……教练没说跳下去掉到水里以后咋办啊……
于是我就又猛喝了一大口水……
教练冲过来抓着我的肩膀问我,你是不是恐水?你是不是恐水?
看他非常紧张的样子,我把嘴里的水咳干净,淡定了一会儿跟他说,我不恐水……
喝水归喝水,经验总结:
1/ 跳下水的时候,有一个算不上巨大的冲击吧,双手的动作都是为了防止面镜或呼吸器脱落,但我的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突然受到水的巨大冲击的时候我还在试图保持正常呼吸。
是的,我是个好学生,因为教练说水下永远不要憋气。而实际上,在跳下水的瞬间,尽管双手护住了面镜和呼吸器,在水的冲击下多少都会产生一些缝隙进水到面镜里,而我又是稍微一慌张就习惯性用鼻子猛吸气的那种人。于是我跳进水的瞬间,用鼻子吸了一大口水,就呛到了。
2/ 该怎么做呢?我私自决定入水瞬间我要屏住气,直到浮力将我抬出水面再呼吸。事实证明这招非常有效,从那以后跨步式入水、背翻式入水,或者还是跨步式但玩点儿夸张的入水动作,我都再也没有呛到过。实际打满气的BCD(身上穿的马甲,可以打气放气控制浮力,入水前要打满气以保证下水后浮在水面上)浮力是非常大的,跳下去沉入水一两秒也就上来了。
3. 我在水底喝了三瓶真矿泉水
又是喝水的故事,是的,似乎全程我都在喝水,这次是矿泉水。
逃离上次的清水潭后,我们被带到另一个真的无比清澈的地方,叫做灵婉湖。湖水清澈见底,而且湖底都是石头,再怎么折腾都踢不起泥沙。简直就是天然的矿泉水,喝了很多的我是有话语权的,真的好喝。
湖面,就是当地村民在洗衣服,强行给我的矿泉水加了一点添加剂……
在这么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教练特意安排我在水下三米的地方反复练习面镜排水、面镜脱落等技巧。
网图,侵删
发证组织PADI的的课程里,OW也就是初级开放水域潜水员的教学内容里,有48项技巧,之后我会列在文章最后供大家参考,而我可能最有问题,一直做不好的就是面镜脱落。
简而言之,面镜通常是不进水的,但有很多情况比如海里水流较大,或者被同伴的脚蹼踢到,面镜是有脱落的风险的,那么这时候你需要自己找回面镜,并且重新戴上,然后再排掉里面的水。
我的障碍在哪呢?就是我这得了鼻炎的该死的鼻子,它进不得一丁点水,只要进一点水,我就忍不住要喷气吸气清理鼻腔。
当面镜脱落的时候,即使我能控制呼吸保持只用嘴呼吸,但在我重新把面镜扣在脸上的时候,按压面镜导致一些水还是会挤到鼻腔里,然后我就忍不住鼻子喷气吸气了……
但是这时候面镜还没戴好,整个鼻子都暴露在水中,于是每次鼻子吸气都是一大口水,我的反应还好一点,并没有把大量的水吸到气管里,而是……咳一下,吸到食管喝掉了……
于是我跟我的女教练,双双跪在一个山清水秀,翠绿清澈的湖底,她面对面按着我的肩膀,以防我一冲动往湖面冲……而我看着她的手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面镜摘掉、闭眼、摸着面镜确认正反、重新扣回脸上、把橡胶带扣回后脑勺、拉紧橡胶带、双指轻压面镜上沿、抬起头、使劲用鼻子喷气、确认面镜里的水排干净没有、没有的话再重复喷气……
图片来自bilibili 悠蓝潜水,侵删
照理说一步步做就肯定没问题的,只是我在这套流程里加了一个小动作……
面镜重新扣回脸上的时候,鼻子就会轻微进水,然后……我就开始喝水了……
直到我喷气排光……或者是喝光面镜里的水,我的面镜排水也就完成了。
粗略算了一下,当我找到诀窍能够正常完成我的面镜脱落,大概喝了有三瓶吧。
感谢南宁,感谢灵婉湖的山泉,假如这个技巧是在三亚海里做,我必然是喝不下这么多海水的。
喝水归喝水,经验总结:
1/ 我坚信在做面镜排水或者面镜脱落技巧时,由于鼻腔轻微进水导致呼吸被打乱呛水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
2/ 划重点,我是问过教练的,当你的鼻子没有面镜保护的时候,你是可以捏鼻子的。我后来能够比较沉着的完成整套动作呼吸还不乱,就是想到,既然我鼻腔这么怕进水,那我捏着它不就完了。
面镜脱落的时候一只手捏住鼻子,控制好呼吸节奏。
重新扣上面镜,排水之前,鼻子还是暴露在水中的,这时候也是可以隔着橡胶鼻尖的部分捏着鼻子的。
只要鼻子不进水,一切都好,只是慢一点,又没有时间限制……
3/ 注意:任何时候,不要吐掉呼吸管,以上整套流程中,虽然我呛水喝水都有,但我的呼吸管都牢牢地咬在嘴里,只要你的口腔还是能够进气排气,即使是在水底鼻子呛水了,也是安全的,这个时候只需要迅速捏住鼻子,把呛进去的水咳到呼吸管里就可以。
4/ 建议大家买一个好点的面镜,一方面是贴合性好,好的橡胶非常软密封性好,质量好也不容易脱落或者橡胶带断掉之类。我不是装备党,但因为近视从一开始就买了比较贵的面镜,这个面镜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给了我很大帮助。还有就是面镜容量很小,只有60cc,基本我呛一口水就喝光了……
4 每次浮上水面我都在流鼻血
终于不是喝水的难题了。
这个问题在泳池和小深度的地方从没遇到过,是进到20米深度以后才开始发现,我每次浮出水面,小伙伴们就指着我的脸说,你是不是又偷看自由潜的小姐姐了,你流鼻血了。
而我没有丝毫感觉,脱掉面镜以后才发现面镜里都是血丝,要知道我是个没有外力作用,从来不流鼻血的人。
这里有一个耳压平衡的基础常识,也是初学潜水必须要学会的,需要补充一下。
也是跟气压有关,简言之就是我们的中耳腔也是一个密闭的腔体,进入水下后由于压力的变化,中耳腔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就会导致我们耳膜内外的压力不相等,从而导致挤压出现疼痛的现象。这个时候就要做耳压平衡去平衡内外的压力,也就是每个人都会的捏着鼻子鼓气,直到耳膜上的小孔砰一声通开了,疼痛会迅速消失。如果一直不做或压力增加太快来不及做,有可能导致耳膜穿孔,轻微的就是我这种流鼻血。
对天发誓,看小姐姐不需要偷看,反正在水下我还带着面镜,谁知道我在看小姐姐?但是这个流鼻血……
于是我查阅了无数资料和咨询教练,终于找到了根本原因,如果你流的不是那种鲜红的血,而是有点泛黄的血丝,那你也是跟我一样的原因。
流鼻血归流鼻血,经验总结:
1/ 流鼻血有几种原因,有可能是做耳压平衡时捏鼻子太用力,鼻腔黏膜比较薄,被你自己捏破了,这种鼻血是鲜红的纯粹的血,在水下,你看到的是黑色的水滴状在你面镜里游走。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天生就是看到比基尼小姐姐就会流鼻血,毕竟电影里都是那么演的……
2/ 如果你流的是有点泛黄的液体,里面伴有血丝,这个不是鼻血,你的鼻腔也没有破。而是耳压平衡做晚了,这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中耳腔分泌的组织液。如果你迟迟做不通耳压平衡,中耳腔里的空气一直被压缩,那腔体里会挤压分泌一些组织液,以填满中耳腔平衡压力。当你上升,压力减小的时候,这些组织液会顺着重新打开的耳咽管流到鼻腔里,再流出来,看上去好像是流鼻血了。
那么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流鼻血呢?
1/ 感冒等耳咽管有炎症充血等情况的,请勿潜水。原因就是你是做不通耳压平衡的,这一点说在最前。
2/ 耳压平衡要早做,早到什么地步?在穿装备活动筋骨热身的时候我就在做了,左右侧一下头,拉伸耳咽管,张大嘴活动活动肌肉,这会让你的耳咽管和耳膜上的小孔更容易打开。PADI官网上有更详细的耳压平衡和耳朵护理技巧,这里只贴个链接,不做赘述了:https://blog.padi.com/cn/ear-equalization-and-ear-care-for-scuba-divers/
3/ 入水后更要早做,多做。早到什么地步?整个头埋到水里后立刻就做。这有两个原因,其一:十米一个大气压,最初的十米是气压变化幅度最大的,也就意味着中耳腔里的空气体积变化幅度是最大的。其二:如果你已经开始疼了说明已经做晚了。多做到什么地步?0到10米的深度我基本都是捏着鼻子下去的。
所以正确的下潜姿势是怎样的?之前看着朋友举着排气阀瞬间把BCD里的空气放干净,迅速的沉到目标深度,好帅好羡慕,我也要学,结果妈的我的耳朵好痛。
我一个小菜鸡,非要跟百潜以上裸潜过的大神学耍帅,活该我痛。
从此我就做了一个乖乖的小菜鸡,BCD的气不用放那么快,慢慢放,慢慢往下潜。同时!捏着鼻子一直做耳压平衡,当然,不要过犹不及太用力,容易流鼻血,如果你按以上方法提早做了,那么你的耳压做通是非常容易的,轻轻松松砰一下。
如果你已经发觉疼痛了,这个时候不要硬来,不要更用力的去做耳压,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耳咽管已经由于压力作用关闭了,你再使劲也是打不开的,容易整坏了。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停止下潜或者轻微上浮减小压力再做!
潜水的乐趣
看到这的,应该已经劝退了不少人了。嗯,避免大家的社死,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也跟我一样熬过来了,接下来就是潜水的乐趣。
1. 体验另一种生命状态
生活姿态不同:陆地上站着,水里趴着躺着倒着随你。
声音不同:水里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四倍,你在水里听到一个声音,但通常无法分辨声音传来的方向和距离。
视野完全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空气折射率为1,水的折射率为1.33,所以我们在水下看到的事物比地面放大了1.33倍。面前有一条鱼,你伸手抓它,它其实离你比看到的更远……
色彩不同: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都是专业摄影机打着光拍摄的效果,实际上水会吸收光线和色彩,深度越大吸收的越多,红色是第一个被吸收的颜色,接著是橙色、黄色、绿色,最后则是蓝色。所以上面提到的假如你流鼻血了,或者被尖锐物体刺破了手指,在水下看到的血液是黑色的。
对于我来说,最令我痴迷的,是那种悬浮的状态,四面八方都是巨大的水体,一眼望不到边,而我就身处其中漂浮而遨游。
难怪太空员的失重训练都是在潜水环境中做的。那的确是最接近太空失重状态了吧,也许啊,毕竟我也没去过太空。
电影《地心引力》
看过一个搞黑水摄影的纪录片,就是在夜间没有任何自然光线条件下潜水,去寻找拍摄那些夜里出来活动觅食的海洋生物,四周像是蒙上了黑幕,探照灯打开瞬间周围星星点点的浮游生物,像极了宇宙深空……
黑水摄影师张帆
摄影师:峯水亮(Ryo Minemizu)一种非常少见的鱿鱼。
2. 在另一个世界里探索
人类自以为是地球的霸主,却无法在覆盖地球71%的海洋里生存。那对于我们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纵使我已经潜了很多次,依然觉得自己只是个短暂的访客,那里存在太多未知,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每次潜水,即使是去了很多次的潜点,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我只能模糊记得某个位置有块巨大的石头或者一条深不见底的沟壑。但是附着在石头上面的珊瑚、藏在珊瑚角落和缝隙里的生物、遨游在周围的鱼,每次都不一样。
广西南宁,白龙洞
我本身对分辨是哪种鱼类兴趣不是特别大,反正都是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但是你可以跟它们一样在水底游,还可以偷偷趴在海底观察它们,甚至是碰到更巨大能给人类带来无限恐惧的庞大生物。
这种体验太新奇了。
可以肯定的是,我穷极一生都不可能探索完这个世界,况且我一个小菜鸡也只去到过30几米的深度,跟这个浩瀚海洋相提并论,我可能都不算是真正踏入过那个世界。
3. 海鲜爱好者的天堂
不是潮汕人,却有一个潮汕胃,然后遇到海鲜,这简直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
跟着渔民出海,我们潜水,渔民打渔。潜导除了给我们带一下路线,指示一下哪里有好看好玩的东西,然后就自己轻飘飘的去找海胆了,看着潜导熟练的掏出手套、拿出小铲子,挖来海胆装进大袋子,我们这帮还在跟中性浮力斗争的小菜鸡,要羡慕死了。
海底遛弯结束,上船休息。
渔民大哥开始帮我们生剥海胆、徒手切鱼生。我们除了一顿狂吃赞叹有多鲜甜之外,就是纷纷立誓一定要练好中性浮力,一定要买一个潜导穿的那种,自带两个大袋子可以用来装海胆的大裤衩子……
多图预警,还没吃饭的话请快速划过。
4. 我想你啦潜伴
有点肉麻,不过真情实感。发证组织规定的这种潜伴制度真的有趣。
艰难的F4同框
在水下,潜伴有可能是你的救命稻草,你们要互相了解互相熟悉,有时候可能不需要打手势一个眼神就明白彼此什么意思。不同于朋友关系的深浅,这种彼此需要信赖和交付的关系太奇妙了。
我想起在南宁的湖底,我的潜伴因为近视但没有配近视镜片,啥都看不清,我就只好全程拉着手拽着他。一个人的中性浮力已经很难控制了,何况是两个人,于是一会儿他给我带上去,一会儿我把他拉下去,但都抓的死死的。
而这一切,我们的教练就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偷笑,笑到面镜漏水一直要做面镜排水……
上岸后教练说太好笑了是因为很欣慰,你们都是好学生,要求你们不跟潜伴分开,你们真的一刻都没有松手。
想起在湖底夜潜练习使用指北针的时候,临时分配给我一个98年的小姑娘做潜伴。
练着练着绑在手腕的指北针掉了……神奇的是,这只指北针的中性浮力比我好多了,就静静的停在我面前两三米的地方,一动不动。
我当下竟然看呆了,要知道我学习潜水的整个过程都觉得我好忙……一会儿去找教练,一会儿要做动作,而我,还没学好脚蹼怎么打,怎么自如的控制去到我要去的方向……
然后令我汗颜的天生水性好出现了,这个小姑娘不知道从哪冒出来像条鱼一样,朝着指北针就钻过去了……一只手精准无误的抓在了手里。我当时在想,视觉放大1.33倍的物理法则难道对这个小姑娘没有效果吗……
但庆幸的是,我似乎终于有时间闲下来看清楚周边的事物了。原来湖底的巨石堆积是那么壮观,我们下水的湖面光线嶙峋是那么美,我脚下深不见底黑漆漆的沟壑是那么恐怖。
还有一次,在三亚分界洲,教练说我带你们去看沉船,于是我们一群人冒着小泡泡跟在后面出发,但是那天浪有点大,水下太浑浊,实在有点看不清。大家有点分散,有在看水母的,有在看鱼的,我跟潜伴想直接去看沉船于是朝着领头的教练就游了过去。
这一游,似乎游大了,当我俩双双回头望向大部队的时候,一个人都看不到了……
我俩面面相觑,明明就打了几下脚蹼,能游出这么远?
于是赶紧凭感觉往回游去找他们,直到我俩双双丧失了方向感还是没能看到一个人。
那个瞬间我才意识到:我们迷路了。
因为在很熟悉的地方潜,也没有带指北针,我甚至都没带潜水表,要是没有潜伴,我连自己的深度都不知道……
令人欣慰的是,我俩竟然一点都没慌。
我环顾四周,都是浮游生物和灰尘,啥也看不清,连沉船的轮廓都找不到了。
我跟潜伴对视了一眼,比了个大拇指,嗯上升吧。
找不到大部队,迷路的情况下,上升出水!
于是我抓着潜伴的胳膊,坚决不能松,这个再找不到了我连深度都没法看了!
我们俩放直身体,盯着潜水表的深度数字,轻打脚蹼缓慢上升,同时握着排气阀缓缓放气(上升途中,压力减小,气瓶和BCD内的气体体积都会加大,浮力加大,如果不放气,有可能浮力突然变大飞出水面)。
当潜水表上显示深度5米的时候,我俩双双停止踢蹼,稳稳的停在了五米,然后看着三分钟的倒计时出现,开始减压停留……
除了盯着减压停留时间倒计时,我就环顾四周在海里望啊……原来休闲潜水的休闲是这种感觉啊……
出水后不久,我们就发现了大部队在离我们15米左右的距离也浮上来了。在水底他们找我们,我们也找他们,竟然都没找到。然而遵循同样的守则,让我们有惊无险,重新在水面相遇。
初学潜水的建议
就不提那些大神提过太多次的技巧了,只说一些菜鸡比较个人的经验,各种初学或想学的一定用的上。
1. 潜水到底需不需要会游泳
我不会游泳。而且说实话我学潜水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学游泳。朋友们都以为我在说笑,其实不是。
我曾经多次找出专门的时间找专业的教练教我,始终都没学会,教练总说我动作没问题,但是只要抬头换气我就往下沉……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肌肉紧张导致我身体浮力不够吧,那么如果我在水下能呼吸是不是就可以找到不紧张的感觉了?于是我就学潜水了。
发证组织PADI其实并没有要求一定要会游泳才可以学潜水,通常教练也不会要求学员一定要会游泳,没人生意来了不做对吧?也有很多人骂PADI挣钱不要命,为了收学员连游泳都不要求,觉得存在非常大的隐患。
我也看了很多国外大神级的潜水员讨论潜水技能和游泳技能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作为一个不会游泳却会潜水的人,我的想法并没有那么绝对,主要分为四点:
1/ 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叫会游泳,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是蛙泳游个来回没问题,但让他踩水保持头部在水面之上却做不到。这种会游泳我就觉得对潜水的帮助有限。
有次下海我记得浪稍微有点大,我以为也就是晃晃悠悠的那种,等下了海我才发现,我穿着打满气的BCD基本胸以上都可以浮在海面上,结果每个浪过来都可以把我的头拍下去。在这种海况下,如果有装备坏了,或者需要营救同伴,会蛙泳我不觉得有啥帮助。
2/ 我的倾向还是建议最好会游泳的,倒不是说这个技能对潜水的帮助,而是培养一下对水的感知,包括在水里的浮力感知、在水里如何呼吸,以及在水里如何保持动力。虽然潜水活动99%的时间你都用不到任何游泳技能,甚至不建议使用游泳技能比如双手划水,但总体来讲我觉得游泳对一个人建立玩水的信心还是蛮重要的。
3/ 会游泳的人,除了带着你对水的自信来潜水以外,别的就都不要带来了,比如在水下一直在用蛙泳的姿势推进。踢脚蹼的效率比蛙泳高多了,我们有个同伴从小就是游泳冠军,总改不了潜水时蛙泳的毛病,结果每次他都是耗气量最大的那个。另外一个游泳的习惯就比较危险了,就是本能的往水面冲,前面讲过,潜水活动因为突然快速上升有减压病的风险,是严禁遇到问题就往水面冲的,基本所有问题都是要在水底解决,也因此初级潜水员的课程就有48项技巧之多,基本都是教我们如何在水下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4/ 不会游泳真的不能潜水吗?答案显而易见,我直到现在也不会游泳,但通过潜水确实帮我建立了对水的感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建议这类人潜水和游泳一起提上日程,因为都是玩水的活动,互相都有所帮助,不用非此即彼只选一个。
3. 跟教练申请一段时间,去体会游动和呼吸
我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但我整个学习阶段都觉得好忙,尤其在水下,一直在做各种动作。而我其实刚下水,我根本不知道在水下是什么感觉,教练让我跪在水底,但又不同于陆地的状态,浮力和水流冲的我东倒西歪。
短短几次泳池训练,几次开放水域下水,OW有48项技巧要学习要考试,AOW还要再加其他技巧,我就觉得其实时间是很紧的,可能大多数教练的教学都会是蛮紧凑的。
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大胆一点,额外跟教练申请半小时就好,这半小时你就什么也不做,静静的趴在水底感受一下咬着呼吸器呼吸的感觉,感受一下呼吸的同时带给你的浮力变化,用脚蹼轻轻踢一下感受它的推动力,扭着头环顾一下四周,感受在陌生的水底环境看事物是怎样的,是否还能分清楚方向。
事实上,绝大部分潜水员刚拿了证以后还是无法很好的控制中性浮力,就需要到泳池里做大量的练习,这种练习差不多就是以上半小时做的事情。但这件事如果早做,在学习技巧之前就能做,会给你很大信心,不至于做每个技巧时都很忙很慌乱的感觉。
我没有统计过有多少人是在学习这些技巧途中觉得太难了放弃了。反正我自己是有过这个念头的,假如我提前跟教练申请了时间去先去体会下在水下悬浮、游动、呼吸的感觉,我觉得我的技巧肯定会完成的更好。
4. 每一项技巧练熟练,避免紧急情况慌乱
学习时间很紧凑,每项技巧其实也就做个一两遍,除非你哪一项一直做不好,就比如我的面镜脱落,直到拿证前的最后一潜我还在做。这导致我们大部分技巧隔段时间就生疏了,这也是很多潜店推出一些技能激活课程的原因,就是为拥有潜水证但很久没有潜水的人准备的,帮助他们复习一遍技巧,以防真的用得到的时候不会用。
我个人的经验是,拿证以后多到泳池里练习中性浮力,闲着也是闲着,顺便做一做常用的技巧,在我为数不多的潜水经历里,我或者同伴已经遇到过的状况有:气瓶耗光、气瓶漏气、BCD漏气、脚蹼脱落、面镜脱落、面镜橡皮带断裂、面镜进水、迷路、水流巨大踢不动等等。
每一个问题导致的慌乱,都有可能无限放大,最终导向死亡。在很多潜水事故回顾的文章和电脑表数据记录分析里,我仿佛都能感觉到当事人出错前的第一丝慌乱,之后无限放大,错上加错,再也没有回头之路。
5. 认清自我,敬畏自然
我不仅是个菜鸡,还怂。前面说过我学潜水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水下世界的好奇,一方面想提升自己玩水的能力。但那种大神级的探索欲,我是绝对没有的。
比如前面摆着一个神秘的洞口,打死我也不会往里钻,旁边就游着一条鲨鱼,我宁愿远远望着它也不敢稍微上前去合张影。
我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清楚的,未知的神秘世界能让我很兴奋,但需要我冒太大风险的事情,我就选择保留这份神秘了……说的好听点可能叫敬畏自然吧,对我来说就是认怂保平安。
我们第一次在南宁潜水上岸以后,教练问我们:你们看到水底那些大石头和黑漆漆的洞口,是什么感觉?害怕吗?
我丝毫没犹豫:嗯害怕,还有点兴奋。
我的潜伴答:还行,我近视看不清……
98年的小姑娘说:不害怕,就是很兴奋,那边有条鱼我还想去追它来着。
从那以后,我们教练的目光就一直在小姑娘身上,都不怎么管我跟潜伴了,我心想太重色轻友了,后来才知道,干教练的不怕遇到怂的,就怕遇到胆子大的,她如果真的去追一条鱼,转眼可能就不见了。
6. 推荐一些初学阶段可能需要的潜水装备
非装备党,纯个人建议。
潜水电脑表:必须有,借来的也行,在水下看不到深度你基本也就是瞎子。买的话最便宜的就行,因为我也就是潜水才带,也就是看个深度,水面减压时间什么的自己算一下……
面镜:视个人情况而定,1.2的好眼神儿,也不担心面镜进水的买不买,或者买最便宜的就行,我们同行的百潜大神也就是随便抓个两百块的面镜戴戴。但我不是大神啊,又近视,还不喜欢面镜里进水,所以直接上了比较贵的,当然也能用很多年。
湿衣:不建议买,出去玩带着能占一整个登机箱,到了目的地租潜店的就好了,就是保个暖,挑个合身的就行。建议买套水母衣,平时去泳池练习穿,出去玩也能穿在湿衣里面,轻便好带。
脚蹼:不同的脚蹼踢起来确实感受差异很大,不过菜鸡阶段不建议买,带出去也很麻烦,租个完好合脚的就行。
BCD或者背飞:试用过一次朋友的背飞,哦原来我的中性不好,姿态不好,确实跟BCD有一定关系呢……但也不推荐菜鸡阶段就买,同样是带出去占一个行李箱,太不方便了。
潜水靴:因为很便宜可以买一个,很多时候比如南宁陵水之类的潜点,总是有一段需要走路的,光脚吧扎得慌,穿鞋吧,还得照顾鞋放哪,穿个潜水靴直接往上套脚蹼就行了。
手套:推荐购买。菜鸡阶段中性浮力不好,在海流的冲击下不可避免的还是要抓一下石头之类的,如果光着手,被刺破的概率是90%。另外就是如果要抓海胆……手套也是必备。
头套:视个人情况而定,男生短发没必要,女生推荐用,否则你的面镜橡胶带跟头发缠绕在一起的时候,面镜排水比我这喝水的做的还慢。
遮阳帽:推荐购买,如果是出海,又不能涂防晒,一顶能够盖住脖子的帽子,你能想象有多重要。
潜水斗篷:披着换衣服用的,通常也带个帽子有遮阳的作用。男生我觉得还好,看个人情况吧,女生披一个确实在野外换衣服非常方便。
其他如手电筒、指北针、象拔、呼吸器啊什么的,要么国内潜水通常用不到,要么都有的租,就不做推荐了,看个人习惯决定就好。比如我的泳池潜伴,嫌弃潜店的咬嘴不卫生,要自带,哈哈
当然装备党可以随意,尤其土豪们推荐你们买一下钛合金的面镜,锃光瓦亮拉风炫酷,还有一套十来万的水下摄影装备,看不到的五颜六色全都能拍出来。
综上,推荐大家学潜水吗?
- 强烈推荐,快乐、自由、解压又浪漫。
要抱着怎样的态度学潜水?
- 认真严谨、挑战自我、探索未知、敬畏自然。
哪里可以学?
- 点评上搜潜水,多少都能找到一些潜店或俱乐部,通常都有可以报班的课程,联系他们,你就找到组织了。
学潜水的费用大概多少?
纯粹只是教学的话,每一个级别大概2000-3000左右,也就是考一个OW初级3000,考一个AOW进阶3000,当然每个级别还要安排出海去开放水域,通常俱乐部的套餐也会包含这三四天的食宿,也算两年千吧,大概啊,每个地方每个俱乐部去哪啥的也不一样。再说还有交通费用,大部分人都要自己飞去海南吧。也可以OW+AOW一起考,费用肯定相对少很多,纯休闲其实只考一个OW也就够用了,主要是深度的区别和能不能夜潜之类。
还有每次比如去三亚的费用是按每潜算的,每潜大概在300-500,包含潜导和租赁装备的费用。交通食宿可以自理,也可以找潜店套餐。
经常看到哪里潜水又淹死人的新闻,好恐怖,为什么要玩这个?
- 建议从头再看一遍。
就这些了,适度保持幻想,偶尔体验失重,拜~
-——–
特别说明: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我删除。
文中图中任何品牌、俱乐部与作者毫无关系,本人也不做俱乐部,不带货,如有引用,纯属巧合。
文中部分专业术语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替代叫法,例如呼吸器等,上课的时候有正确的叫法,教练会教。
文中所涉及都是个人玩家经验,仅供参考,不具备正规教学资格。如有错误,欢迎各路大神留言指导,本人虚心好学,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
另附OW课程48项技巧清单: